中国钢管网 - 钢管行业门户网站 !

商业资讯: 国内动态 | 国际市场 | 行业分析 | 企业新闻 | 成功故事 | 钢厂动态 | 政策法规 | 钢管知识 | 企业访谈 | 技术标准

你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商业资讯 > 行业分析 > 聊城:钢管产业如何突围
7.biz | 商业搜索

聊城:钢管产业如何突围

信息来源:goouoo.com   时间: 2013-08-15  浏览次数:7224

  受整个经济大环境影响,聊城市最大的钢管产业受到较大冲击,虽然产量有所增加,但增幅大幅下滑,库存积压,价格低迷。
  吨钢利润:从数千元到几十块
  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蒋官屯街道的郭天兴,是聊城钢管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。1985年,一个偶然的机会,他在一张《经济参考报》报缝上看到浙江义乌石油机械厂出售长期积压在该厂的83×12规格钢管,而当时鲁西化工厂正四处寻找这个型号的钢管,于是,低价买进,高价卖出,郭天兴赚得了第一桶金。
  有了领跑者就有了追随者,充当钢管经纪人,是很多人涉足钢管行业的第一份职业。朱亭忠便是这样的经纪人,从寻找各种型号的钢管货源,到联系客户,赚取中间差价。
  朱亭忠是许营乡朱庄村(当时属东昌府区)人,在天津钢材散货基地经营钢管生意已6年了。天津钢材散货基地有5000多名聊城人,朱亭忠所在的村庄有100多人在这里经营钢管生意。“从刚入行的每吨最多能赚一千多元,到现在每吨最少时仅赚几十元。”朱亭忠坦言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,钢管行业越来越不景气。
  从事钢管生产5年的董齐佳说,造成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市场环节的透明度越来越高。现在客户掌握的信息资源越来越多,每吨各种型号的钢管的生产成本、流通成本和最终价格都了解的十分清楚,价格一再被压低,所以散户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。
  产销增幅均下滑
  聊城的钢管产业主要分布在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东昌府区。东昌府区现有钢管生产、销售企业8家,一季度,该区钢管生产型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8.35亿元。
  受全国钢管市场需求疲软影响,东昌府区现有的8家钢管企业的产、销量都有所减少。5月份,8家钢管企业预计生产成品6.5万吨,环比下降2.3%,同比下降45.8%;销售量预计2.5万吨,环比下降7.4%,同比下降61.2%;订单3.8万吨,环比下降7.3%,同比下降62%。鑫鹏源钢管办公室主任李磊介绍,5月份,该企业产量2万吨左右,销量0.8万吨左右,环比减少5.9%,同比减少65.2%左右。嘉隆管业相关负责人介绍称,4月、5月嘉隆管业几乎没有接到大的订单,订单量在2000吨左右,比去年同期的订单量6000吨左右下降了67%。
  产能过剩,链条堪忧
  产能过剩、供大于求是造成钢管产业目前局面的主要原因。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宣传办公室张同耀分析,下游用钢企业不景气造成对钢材需求的缩减,上游钢材市场产能过剩,整个钢管市场供大于求,导致钢企销量、利润受损。“无缝钢管整体行情供大于求,部分中型生产厂家已开始减少产量,降低库存。受辖区环境整治影响,钢管酸洗厂家全部叫停,大部分精轧、冷拔小型深加工企业,因无法获得原材料而停产;上游小型穿孔企业产能大幅下降。”张同耀说,受此影响,钢管产业链条也受到挑战。
  同时,因钢材价格持续下降,钢管经销商谨慎囤钢,导致生产企业销量滞缓。记者了解到,钢铁受价格的持续下跌、同行竞争加剧及国内外市场需求萎缩的因素影响,部分主导企业产值、销售额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。
  张同耀说,生产型钢管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,基础研究、工艺研究相对薄弱;市场竞争加剧,企业盈利逐年下降。结构调整、企业重组、技术升级是钢管企业面临的三大任务。
  此外,据凤凰工业园钢管交易城经销商郭经理介绍,钢管价格下降导致经销商囤钢谨慎,进货量减少,3月份之前每月平均进钢管8万吨左右,3月份以来平均每月进钢管5万吨左右,进货量减少了37.5%。经销商进货量的减少造成钢管企业库存积压。
  □延伸阅读
  多管齐下破困局
  聊城钢管产业遇到的困局,堪称国内钢铁产业的缩影。如何突围成为业内外关注的焦点。
  业内专家针对聊城钢管企业现有的规模和产品种类,建议进一步完善钢管产业链,延伸上下产业链条,让产品向高档、优质、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转型,形成产业集群,提高企业竞争能力,使钢管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。
  同时,记者采访中也发现,聊城当地正在采取措施,协助钢管产业突围。一方面,一些有实力的钢管企业正在强化创新能力,通过引进技术,与大专院校、科研院所、行业领先企业合作等方式,破解产品升级、质量提升、产业链条延伸等方面的难题。
  与此同时,针对钢管企业物流运输分散、成本增加等问题,正在构建金融服务、电子信息发布、网络平台交易、物流配送为一体的市场平台,走低成本之路。
  聊城市科技、钢管协会等单位,还与企业一起筹建技术中心服务项目,对企业生产的钢管进行统一质量检验。预计5年内,金属深加工企业内至少建立2个省级技术中心,成立1个国家级技术中心,优化和提高钢管质量,增强钢管产品的竞争力。
    ——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钢管网证实,仅供您参考